让生命厚重的,往往并不是那些欣喜的瞬间,而是苦难和越过苦难后的刻骨铭心。小时候,我总是会坐在树下,靠着爷爷的摇椅,捧着故事书,读得津津有味。母亲告诉我,那时候叫我吃饭都要呼唤好几遍。
脚踏实地,行稳致远我更偏爱从书中感悟人生。读书,是一场长途跋涉的路程,不求结果,不问缘由,架着一叶扁舟,在浩瀚的学海中游荡;读书,是一场浪漫无垠的故事,只问过程,不问结果,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。我在这场浪漫里,被击打的面目全非,但我爱这过程。跟着陈行甲的故事随波逐流,又或者是跟着某个作者的步伐,行万里路,看人生百态,当我们在一个不同的天空再次展开翅膀时,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。我希望我能飞得更远,看得更明,更笃定,也更从容。
“远看是前行,近看是归乡”,读《在峡江的转弯处》陈行甲的人生笔记,似乎能够感悟到更多的沉积。中年人坐在山石上,目光注视远方,看不清却能读的懂那眼神里的沉重与真挚,他笑意溢出面庞,似乎看向未来更加光明,同时也能看到更长远的人生下半场。在书店里踟躇了很久,这一本很喜欢,那一本想来立刻带回家,纠结了很久,我还是选择了这一本。早前就对陈行甲有所了解,从县然化局矿山公司的一名安全员和统计员,再到清华两年的脱产学习,一路走来他走得简单匍匐,却又不枉别人称之为“人生的巴颜喀拉山”。那一年,他站在清澈平静的密歇根湖畔回味芝加哥大学,再到巴东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,为了宣传巴东奇山异水直播从3000米高空跳伞成为“网红官员”,再到下半场转做公益事业……读一本书,仿佛同他站在一起,感悟他的人生经历。
从陈行甲想到我这疫情三年的沉淀和变化。这三年里,很多行业没落,很多新兴的产业兴起。有人给自己找借口,是大环境不好,大家都是凑合着过的;也有人在这三年里找到了自己前进的目标。从2020年到2022年,在封城和解封的不间断循环之间,在别人觉得“无聊”的日子里,告诉自己要持续勇猛精进。三年间,我完成了专升本的学历提升,弥补了年少时期耿耿于怀的遗憾。用无数个周末、法定节假日来耕读统计业务知识,刷题听课啃书本,换来了初级、中级统计职称,在闲暇之余读了近70本书……回想起来点点滴滴,这都是我这三米来的收获的果实,虽然微不足道,但对我来说弥足珍贵。
其实一开始选择备考,仅仅是因为不想从事了一辈子的统计工作,到最后连个能证明自己能力的证书都没有。备考过程很是艰辛,艰辛到即使我现在已经拿到证书想到那段时间还是会有一种焦虑。延期到看不到头儿的考试日期,日复一日没有目的的复习,备考充分了考试却因为疫情延期了,城市解封了人却“阳了”等种种的无奈。不过好在,都过去了,我也翻过了自己人生的高山,看到了新的坦途。
陈行甲说,如果说人生好比爬山,上半场这座山,我已经到达了山顶,已经没有遗憾。正如我热爱阅读,拿出一本书的时候,并不是为了炫耀,而是为了真的想要从书本里学习人物的精神,感悟作者的人生。陈行甲的故事里,越是细读,越是震撼。《在峡江的转弯处》的魅力,就在于——对待人生的态度。而我认为,这是走出困囿的重要方式。
“终其一生,我们都需要找回那个最本真的自我”,陈行甲的这句话,对我的影响是很深刻的。我没有泪流满面或者潸然泪下,反而觉得坚硬了心房。这本书读着磅礴,可以看到陈行甲的人生轨迹,从字里行间感受一个“网红官员”的真情实感。就现实而言,我对真实的自我,充满了喜欢与热爱,而这就是最本真的我。我热爱阅读,不是为了口若悬河,不是为了咄咄逼人,更不是为了出口成章,培根曾说“说话时含蓄与得体,比口若悬河更可贵。”这更是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,也给予了更多关于阅读的想象。就像我时常会陷入思考,我们为什么要阅读?
我不是初出茅庐的少年,如今的种种是我热爱阅读留下的佐证。在我的生命故事里,不虚度时光,不浪费光阴,在时间的深处,阅读一本好书,撰写一篇心得,和朋友分享心得感悟,不管是哪一样,都是一种情感的升华。《在峡江的转弯处》的陈行甲,用随笔记录人生,用笔触去感悟人生,善与恶、生与死,人生变化无常,但好在一份真诚从未变过。
借用俞敏洪的一句话:“行走使人辽阔,阅读让人人生释然,愿我们在有限的时空,活出无限的人生。”我总是喜欢坐在阳台,和小时候一样,我买了一把“摇摇椅”。和爷爷的不同,这不是竹的,可却总能给我一种还是少年人的错觉。读着比小时候的故事书深奥的名学著作,偶尔甚至会读一本古典文学。因为我总是想从书里寻找些什么……
他们的故事很长,也很远,但是我依旧能够在诗句里读出不一样的时光。在阅读中收获得意的笑容,那是“一日看尽长安花”的浪漫,在阅读中突破艰难的快乐,那是“潦倒新停浊酒杯”的释怀。我在阅读中有所感触,在阅读中开始一场场修行,在这场修行中,可以激励自己,战胜自己,也可以端正自己,因为人生百卷,心阅千万卷,唯有书香能致远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(宝铜联合党委 杨晓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