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扫一扫

biang biang面:关中饮食文化中的烟火气
发布日期:2022-12-30    作者:席坤    
0

biang biang面是陕西关中首屈一指的面食,也就是陕西十大怪之一“面条像裤带”的扯面。

相传,这是由于三秦乡亲在吃面食过程中发出“biang biang”的声音而得名,也有人说用渭河(古关中乡亲称谓河为biang biang河)的水和面而得名,还有秦始皇、武则天时期产生biang biang面的说法。从各种传说中不难发现,这种面条是关中平原富饶、贸易兴盛时期的产物,融入了关中八百里平川的方位特征及秦人的大气、直爽、厚重等性格元素,有着关中人的浑厚与朴实无华,承载着关中人的文化和性格。

biang biang面是陕西关中特色传统风味面食,面以宽、长、韧为特色。面长茎宽,包含着食客的感受、制作手艺要领及做面食人的辛勤细致操作。每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,长度则在一米上下,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,薄时却如同蝉翼,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。面条有嚼劲、有棱角,煮熟后用盆盛出,端上桌,宾客分头挑而食之,这与春秋战国时期的“分食制”相似,保证了饮食的卫生、保留了食客的口味习惯、拉近了宾客间的感情距离,彰显着中国传统饮食的热情、好客、厚道等文化气息。

biang biang面的“biang”字,现代字典查不到,电脑打字也打不出,光笔画就有56笔。其写法口诀为“一点飞上天,黄河两边弯,八字大张口,言字往里走,左一扭、又一扭、西一长、东一长,中间夹个马大王,心字底,月字旁,留个勾搭挂麻糖,推着车车走咸阳”。看似小小的一个“biang”字,却写尽了陕西关中的山川地理,包含着关中人的生活习俗、为人处世风情,有着丰富的关中区域文化特征。

biang biang面:关中饮食文化中的烟火气

关中八百里秦川,最早出现在《诗经》描写,属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一块开化甚早的地方,也是早期黄河文明的见证。古关中人,也就是“周人”,将农耕文明的足印深深地留在了关中的沃土中。后来在经历春秋战国,秦人崛起,关中农业大丰收使得秦人仓禀丰实。再到后来汉唐兴盛,关中的农业丰盛为国民经济建设奠定了的基础地位。农业社会中,民以食为天,无论战乱还是盛世,大碗吃面、大口喝酒、大块吃肉的环境都反映了关中人性格的豪爽。也正是这么豪爽的环境中,才产生了瓷盆般“大老碗”盛着裤带般的“biang biang面”。

关中biang biang面的出现承载着陕西关中人的饮食文化精髓与特色。与其说大老碗盛着biang biang面,不如说盛在大老碗里的是国人骨子里的直爽和厚重,是关中人性格、文化的折射。这种文化特色,丰富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结构,成为铸就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“美味”。(宝铜联合党委 席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