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扫一扫

故乡的灯
发布日期:2024-04-28    作者:吉宁波    
0

自打我记事的时候,虽然村里已经通上了大电网多数人家已经安装上了电灯,但因电力紧张,系统不稳定,经常停电,加要收缴电费,对于那时候的农村,家里自然也就多了一份开销,更多的人家还是选择使用经济实惠的煤油灯照明。

煤油灯,顾名思义就是以煤油作为主要燃料的照明器具,由灯身、灯头、灯芯三部分组成。灯身为玻璃材质,形如葫芦,上部圆大,盛装煤油,下部平坦,便于坐立桌面或窗台,中间较细,方便握拿,灯头中间留有一个圆孔,以装灯芯,灯芯为棉绳。

农村人比较节俭,能省则省,从不浪费。屋门前和巷子里没有路灯,有月亮的晚上还好些。没有月亮的晚上,天黑得吓人,巷子里静悄悄的,空无一人有时对面走来一个人,只闻其声、不见其影。

记得上小学时,遇到阴雨天气,外面灰蒙蒙一片,偌大的教室里仅安装了四个灯泡。每次停电,我们都会拿出自制的煤油灯学习。说是煤油灯,其实就是自己用墨水瓶做的。这种灯做起来非常简单,先找来一个酒瓶上的铁盖,代替墨水瓶上的塑料盖,然后在铁盖上钻个眼,插入一节薄铁皮卷成的小管子,装上一根棉绳,往瓶里倒上煤油就可以了。但有一点儿不好,稍微大意,就会烧到眉毛和头发。我们班就有不少同学的头发被烧过,还有被煤油的烟气熏黑的脸庞,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抹脸上到处都是,简直像一只小花猫。

我们老屋所在的那条巷子很深,我家就住在最里边,得拐上好几个弯,穿过好几家屋才能到。每当夜幕降临,巷子里面黑灯瞎火的时候走路,甚是提心吊胆,总感觉后面有人悄悄跟着。好在每次放学,同学们都结伴回家。为此我家里专门养了一黄狗,我们都叫它“小黄”,它耳朵挺立、眼带杀气、嗅觉灵敏、听力惊人,贼拉精明,是看家护院的高手。一到放学回家,大老远的我就使劲吹口哨,“小黄”听到我的口哨声,便会飞奔地跑到我面前,兴奋地在我身边摇头摆尾、转来转去、前呼后拥陪我回家。

等到我上初中的时候,条件就已经好起来了,宽敞明亮的教室,雪白的墙壁、崭新的桌椅,屋顶上挂着两排明亮的电棒,就算是在阴沉沉的雨天,电棒一打开,教室也会瞬间明朗起来。即便是停电了,同学们也都会条件反射拿出提前准备好的蜡烛,条件好点的同学会带着小手电筒。那时候的初中还有晚自习,上完晚自习,有的同学家里比较远比较偏僻,习惯性带着手电筒,中途能照亮一段路还能给自己壮壮胆。

现在,经过多年发展,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在过去人人向往的“楼上楼下,电灯电话”的生活,早已经变成现实。宽阔的水泥路面,巷子里也早已装上了太阳能路灯,让宁静的道路在夜里多了几分暖意。但记忆里的煤油灯,那跳动的小火苗,不仅记录了家乡的点点滴滴,也记载了家乡天翻地覆的变化,而且也照亮了一代人的人生之路。(龙钢公司 吉宁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