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节日中,端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。古语有云:端午盛夏,端者,初也。也就是说,过了端午,才算是真正迎来盛夏。“五色新丝缠角粽,金盘送,生绡画扇盘双凤”欧阳修笔下的端午让人口齿生津;“笑看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”文秀笔下的端午使人黯然神伤。端午的兴起总是跟屈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这位战国楚怀王时期忠勇之人,在汨罗江选择了特殊的方式释放生命的价值,徒令后人叹惋不已。
时光荏苒,自屈原投江至今,两千余载在历史长河中缓缓淌过。而今,端午习俗仍旧在传承,并在时间的淬炼下变得愈加丰满。我的家乡地处陕北子长,是黄土高原中的一座小城,儿时的回忆总是和家乡黏合在一起,无数端午的记忆回荡在脑海。无论在哪个地方,端午节都是一个聚会和团圆的时刻,家人们会一起包粽子,孩子们则会在一起玩闹,妈妈很早便将织布剩余的彩线编织五彩绳,手上、脚上、脖子、腰间总要系上一些,儿时也不太懂这些有何用意,只是觉得好看、好玩,因此每逢端午节来临之际,小小的心灵便充满了期待。中国人对节日最大的重视,就是用美食庆祝,一大家子围在一起,包粽子,那碧绿的粽叶,雪白的糯米,红彤彤的大枣,包在一起,棕情、棕意、粽香,这些触及我们心灵深处的味道和情义永远不会褪色。
我对端午最大的期待,就是奶奶包的粽子,奶奶是十里八乡包粽子的好手,每到包粽子的时候奶奶坐在矮凳上,绿色的粽叶沾着水,糯米和红枣泡在盆里,靠背椅上缠着麻绳,一旁的我就这样看着这一切。奶奶卷着粽叶,用左手握住成一个斗形,右手抓一把浸好的糯米放进去,但是第一次不能装满,还要埋进一颗甜甜的蜜枣才好,然后才能将斗填满。装满了“斗”之后,奶奶会将粽叶最上面的部分折下来,盖住白白的糯米,然后用麻绳在小粽子身上缠一圈,将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,如此一个一个的包。她乐于助人,不仅给家里包,还会帮忙给左邻右舍包,包好的粽子就给村里独居的孤寡老人送一些。
在这样的节日里,总会思绪万千,异乡人是最怕过节的,只能用这些残留的快乐的回忆来度过,我想念,家乡成片的茂密艾叶;想念弥漫在空气里的粽香;想念家人围坐的欢声笑语;想念和奶奶包粽子的温馨时光。我怀念着儿时的经历,怀念着古朴的生活,怀念着自由的灵魂……端午,不仅仅是一个假期,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不仅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,也是人和人之间温情传递的媒介,更是一种唤醒,唤醒我们血脉之中最令人无法割舍的独属于中国人的情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