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带孩子回老家看望父母,许久未回老家的孩子对家里的物件十分好奇,看到角落里堆放着的几个大瓦罐尤为感兴趣,便问我:“这个东西还留着一个漏水的眼,是不是用来盛水的?”望着眼前的大瓦罐,我脑海里涌出诸多回忆,我觉得有必要给孩子讲讲老家的故事。
以前家乡没有大棚菜,过年的时候除了要买一些肉,还要买一些耐储存的蔬菜,以便熬过漫长的冬季。豆芽菜买回来以后放在干燥的笼屉里,再加上一点点水就可以储存很长时间;白亮爽脆的豆芽菜味道清淡,既可以和鸡蛋、大肉一起炒着吃,也可以焯水后和粉条、金黄油炸豆腐丝凉拌着吃,所以豆芽菜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蔬菜。为了贴补家用,在临近过年的一段时间里,生豆芽就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。
母亲生豆芽的技术一开始不是特别好,在奶奶的传授下,她逐渐掌握了生豆芽的关键技术,家里生豆芽的工具也从一开始的小坛子变成了后来的大瓦罐,再后来大瓦罐不断增加,规模也小成气候。豆子的选取、泡水的温度控制都是由母亲亲自操作,从不让别人代劳,因为豆芽的好坏关键取决于豆子的品种和浇灌豆芽的水温。为了让豆芽能够在寒冷的冬天快速生长,母亲对待豆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,把豆芽罐子一一抱到炕上,并裹上厚厚的棉被,生怕豆芽“感冒”后发育不佳。此外,给豆芽换水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,为了防止细菌破坏豆芽的生长环境,母亲在给豆芽浇水前都要用清水洗三遍手,再用温水浇灌豆芽,小心地呵护着,保证豆芽的生长温差不会太大。四五天后,一罐豆芽就基本生长好了,因为有瓦罐的束缚,生出的豆芽头部都有些弯曲,发育完成的豆瓣也比较大,跟大规模生发的豆芽有着明显的区别。
在集市上,母亲的豆芽摊位总是熙熙攘攘,每天一大早老主顾们就直奔而来,轮番抢购,我想他们大概都能品尝出母亲的豆芽是靠传统工艺生发出来的,不仅好吃且没有任何添加剂,更是因为母亲对分量不多计较,每次称量时秤头都是高高地翘起,直到客户满意地带走。我们都曾埋怨母亲这样会少盈利,母亲总是笑着说道:“不管怎么样,咱们做人首先要实诚,不能在秤上哄人。”也正是由于母亲这种宽厚和实诚的品质,每天中午不到,豆芽就会早早地卖光。收摊回家后母亲便又开始生发新一轮的豆芽菜。
一年中的最后一罐豆芽菜一定是留给家里的,预留够招呼亲戚的量之后,母亲也会给左邻右舍送去一点,以感谢邻里乡亲之间的相互关照,最后这些豆芽都在各家的炒锅里变成了浓浓春节里的美味佳肴。
如今来到熙熙攘攘的菜市场,冬天里可以买到各种各样新鲜的大棚蔬菜,但是买回来的豆芽却尝不出记忆中的浓郁味道。回想过去的岁月总是货真价实,有滋有味;小小豆芽菜不仅承载着人们对时代的记忆,也承载着人们对绿色传统的期望,更是融入了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真情。(龙钢公司 薛万辉)